博客來e-coupon 游潛兼巡露:「攝影鏡像」的內觀哲理與並置藝術 哪裡買

游潛兼巡露:「攝影鏡像」的內觀哲理與並置藝術

游潛兼巡露:「攝影鏡像」的內觀哲理與並置藝術 推薦

網友滿意度:

前一陣子去書展看到很多書都很想買~~~~~
但那天居然忘記帶錢包出門 > <
整個非常的失落!!!!因為就是要去書展買書呀....
我真的很喜歡看書~日常沒事最大的休閒就是看書
從文學類到旅遊類等等什麼都看
所以買書是我的一大樂趣之一~~~~
最近朋友們都在推薦一本很好看的書!!!!
就是 游潛兼巡露:「攝影鏡像」的內觀哲理與並置藝術
是年度排行榜書籍耶!!!
我力馬上博客來購買~~~~~~
博客來時常有打折優惠 買書真得比較優惠唷~~~~
推薦給跟我一樣喜歡閱讀的朋友壓 :)
博客來傳送門順便一起給你囉~~~~~~

游潛兼巡露:「攝影鏡像」的內觀哲理與並置藝術

游潛兼巡露:「攝影鏡像」的內觀哲理與並置藝術 內容:

◎影像與文字深度對話的「影像藝術書」,有如一場捧在手上參觀的攝影展覽。

  應該是,藝術創作中有感於「攝影語言」的極限;應該是,有感於照像相關的藝術表述,不應自侷限於「非圖、即文」的二擇一;應該是,有感於當代新科技表述媒介的多元齊出;應該是,有感於現實中大批同時能多事、多工新人類的到臨……太多生活感觸、不少的藝術省悟,於是:

  《潛露》系列在作品發表之後,再出版的《游潛兼巡露》,是個人對攝影藝術,另一次「藉文省圖」的創作思考模式,其結果希望是一種另類、替代式創作。

─游本寬

  堪稱台灣中生代攝影家中,最積極從事影像創作發表的游本寬教授,2012年再次將近年的新形態創作集結成冊,出版了這本高藝術性創意,設計、印刷都十分精美的《游潛兼巡露》。

  影像方面,《游潛兼巡露》一書以《潛.露》系列作品為本,藉由日常生活物件作為表現元素,透過並置影像形式來探究生活哲思;文字方面,創作者企圖藉文表意,回顧作品自抽象思維到具體賦形的創作過程,並經由此形式,嘗試在公開展覽後對作品進行反思,進入第二層次的創作,深刻探索攝影美學的諸多議題。

  「藝術書」在藝術賞析活動的心理層面上,因閱讀私密性的特質,讀者和作者之間存在較顯著的互動,例如:必須親手觸摸、翻閱,在思緒單一投入作品的情況下閱讀,無法同時進行其他活動,促使個人的眼、心、神等官能,與手上他人的作品產生對話。一般展場裡,觀眾無法近身接觸藝術品,「藝術書」讀者卻能夠完整親近藝術實體。《游潛兼巡露》的書本形式設計,特別以「圖潛」.「文露」、左右並展的創意方式呈現,令內容與形式相互呼應,以此彰顯《游潛兼巡露》的藝術性,並可讓閱讀活動從平面單張、雙面並置、跨頁延展、前後頁的比較,甚至經由相當頁數所串連出的「閱讀時序」等變化中,吸引各領域讀者的深度介入,悠遊於《游潛兼巡露》既平面又立體、似文學又如影視般的藝術閱讀中。

  在一個眾人「多看圖、少碰字」的數位時代,游本寬希望藉由藝術書《游潛兼巡露》的出版,可以為自己(或他人)找到多那麼一點創作呼吸或影像感動的方式,讓作品有自己的藝術生命。

  游本寬歷年發表的藝術書計有:《游本寬影像構成》(1990)、《真假之間,游本寬閱讀臺灣系列之一》(2001)、《台灣新郎──「編導式攝影」中的記錄思維》(2002)、《有人偶的群照與聖誕樹》(2008)、《手框景.機傳情》──政大手機書(2009)、《台灣公共藝術──地標篇》(2011),《游潛觀行露──「攝影鏡像」的內觀哲理與並置藝術》(2012)。其中除《有人偶的群照與聖誕樹》僅限三個版數,其餘作品皆為「量產上市」可購得的書籍。

本書特色

  攝影家游本寬自言「非紀錄性影像」的創作理論和作品實踐,深入論述個人心靈及哲思表現。

  一個系列創作、廿八組「雙併」影像、三萬字篇幅,探尋影像的創意呈現形式,,激發藝術與靈光的火花。

  適合大專院校美術、設計、藝術等影像創作相關系所學生,以及專業影像創作者細細咀嚼。

作者簡介

游本寬 (1956)

  美國Ohio University「美術攝影」碩士(MFA)、藝術教育碩士(MA),現任實踐大學媒體傳播設計系專任教授,台南藝術大學「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」博士班,以及政大傳播學院兼任教授,著有《游本寬影像構成》-1990、《論超現實攝影》-1995、《真假之間》-2001、《台灣新郎》-2002、《美術攝影論思》-2003、《手框景.機傳情》-----政大手機書-2009,以及《台灣公共藝術-----地標篇》-2011。

  1981年起,游本寬以日常顯現的台灣景觀、建築及其相關的文化產物為內容,持續發表「閱讀台灣」系列影像,代表有:

  《真假之間》系列,動物篇、肖像篇、信仰篇;
  《法國椅子在台灣,觀光旅遊》系列;
  《台灣房子》系列,民舍、商家、宗教建物專題;
  《永續寶島》系列;
  《台灣公共藝術》系列,地標篇。

  攝影藝術以傳統照片、「藝術書」,以及多元影像裝置形式在台灣、中國、日本、韓國、美國、英國、法國、德國等地舉辦過六十餘次展覽;並多次通過國科會補助,從事中、美攝影教育研究,以及台灣當代攝影家和影像數位化的互動研究。除此之外,2009年,首次接受「國美館」委托,就該館攝影類典藏品進行研究,並據此策劃了《「紀錄攝影」中的文化觀》專題展。

  近年來被收藏的代表作品有﹕臺北市立美術館《潛.露》系列五張,上海師範大學,《東看.西想》系列八張國立臺灣美術館,《台灣新郎》系列十張,《台灣水塔》系列九張——福建泉州華光攝影藝術學院「郎靜山攝影藝術館」,《真假之間--信仰篇》(26張50英吋照片影像裝置)、《台灣的公共藝術--地標篇》 (10張70英吋照片、76幅系列影像裝置)、<芝加哥地圖C-5>——國美館;<有關於高更>、<蘇珊的日記第三十六頁>及<紅色染料#5>——北美館;<有紅線的風景>——伊通公園;《法國椅子在台灣》、《台灣新郎》系列各一張——美國,紐約州水牛城的第六及七屆《CEPA藝廊攝影藝術拍賣雙年展》;《台灣房子》(10張照片、20件影像輸出品裝置——德國柏林Forderkoje藝術空間。

游潛兼巡露:「攝影鏡像」的內觀哲理與並置藝術

商品訊息簡述:

留言列表 留言列表

發表留言